1
0
mirror of https://github.com/GenderDysphoria/GenderDysphoria.fyi.git synced 2025-11-25 20:42:40 +00:00

Fix repeated characters and incorrect punctuation marks in Simplified Chinese translation (#182)

* Update 亢奋.md: Fix repeated characters and incorrect punctuation marks

* Fix more enumeration comma errors
This commit is contained in:
着火的冰块nya
2025-11-03 22:57:44 +08:00
committed by GitHub
parent b38fadc216
commit 2cf6c3db96
6 changed files with 6 additions and 6 deletions

View File

@@ -113,7 +113,7 @@ siblings:
阅读提示:
这里隔两章就说什么“大脑深处”“大脑子系统”,再隔几章又说看脑子鉴不出来跨。这里明确一下,跨性别的成因尚无定论,一般认为是先天生理、后天教化与外界环境的共同作用。
这里隔两章就说什么“大脑深处”“大脑子系统”,再隔几章又说看脑子鉴不出来跨。这里明确一下,跨性别的成因尚无定论,一般认为是先天生理、后天教化与外界环境的共同作用。
关于“跨儿是不是必须有性别烦躁”这个问题,已经吵吵好久了。作者的立场是必须有,必须感觉“别扭”。但有的人说,我没这种很身体层面的感觉,但拒斥顺性别规范、二元性别规范,可以是跨儿吗?这个问题交给你去想吧。

View File

@@ -43,7 +43,7 @@ tweets:
'1215716433210105856'
] tweets=meta.tweets className="hide-reply" }}</div> }!}
许多跨儿有了一点点欣慰感才明白自己曾经的痛苦。cosplay舞台表演变装角色扮演电子游戏一点点地尝试不同的性别。或许这样更舒适,但会找借口逃避(“如果我的臀部类似这个角色的,就类似女孩的臀部。”),努力说服自己仅供娱乐“、”纯属艺术。用不同代词(她/他/ta……的称呼感到开心声称只是猎奇。却找无数借口这么做扮演更多不同性别的角色买更多衣服、戏服更频繁地表演。最后发现自己想一直演下去感觉比面对现实更好做“自己”倒成了一件难受事了。之前的自己成了一件戏服。
许多跨儿有了一点点欣慰感才明白自己曾经的痛苦。cosplay舞台表演变装角色扮演电子游戏一点点地尝试不同的性别。或许这样更舒适但会找借口逃避“如果我的臀部类似这个角色的就类似女孩的臀部。”努力说服自己仅供娱乐”纯属艺术。用不同代词(她/他/ta……的称呼感到开心声称只是猎奇。却找无数借口这么做扮演更多不同性别的角色买更多衣服、戏服更频繁地表演。最后发现自己想一直演下去感觉比面对现实更好做“自己”倒成了一件难受事了。之前的自己成了一件戏服。
这就是为什么说“跨儿不必有性别烦躁”。在黑纸上的写的字需要仔细辨识,寻找自我也一样。

View File

@@ -85,4 +85,4 @@ siblings:
好啦,现在把这个免责声明扔到脑后,进入正题吧。
[^1]: 性别烦躁,又称“性别不安”“性别焦虑”。虽然“性别不安”更接近原意,但 dysphoria 在医学领域有固定翻译,就采用了“烦躁”。有人喜欢用“性别焦虑”,实际上和焦虑一点关系都没有。从电烤的 TG 频道看他翻成了“性别膈应/性别拧巴”,从意思角度考虑,这两种翻译更准确。
[^1]: 性别烦躁,又称“性别不安”“性别焦虑”。虽然“性别不安”更接近原意,但 dysphoria 在医学领域有固定翻译,就采用了“烦躁”。有人喜欢用“性别焦虑”,实际上和焦虑一点关系都没有。从电烤的 TG 频道看他翻成了“性别膈应/性别拧巴”,从意思角度考虑,这两种翻译更准确。

View File

@@ -202,7 +202,7 @@ lang: zh
如果你没有在性少数社群中呆过很长时间,你可能不知道能有多少种体验和表达性别的方式。
社会让“男”“女”看起来像两种完全不同的物种,有着严格界限。但内心与外在表达性别的方式有无数种,不论你是否见过,而你的性别就就是某个未被语言描述的存在。我是很二元的跨性别女性,也以女性身份生活,但我对性别的理解与性别表达也和别的女性不同。
社会让“男”“女”看起来像两种完全不同的物种,有着严格界限。但内心与外在表达性别的方式有无数种,不论你是否见过,而你的性别就就是某个未被语言描述的存在。我是很二元的跨性别女性,也以女性身份生活,但我对性别的理解与性别表达也和别的女性不同。
跨儿没有统一模板。有些跨儿改变外表,却不改变称呼。有些跨儿改变名字和称谓,却不改变外表。有些跨儿清楚自己的内心认同,却也以出生性别生活。

View File

@@ -41,7 +41,7 @@ tweets:
例如,一名作为男性出生的跨儿可能觉得在男性群体中非常不舒服,可能觉得与男性同龄人格格不入。男性化的社交很不自然,模仿男性朋友会很尴尬。可能更多地享受与女性的友谊,但对阻碍友谊的社会规范和异性恋规范感到失望。女性想建立友谊关系就会有这种阻碍。当女性出于原则而回避时,她们可能深受伤害。
当逐渐意识到性别不一致时,这种错误的感受会加剧;当认识到真实自我时,这种感受会呈现出新的形态。对于二元性别的跨儿来说,这可能与被认作真实性别的强烈需求有关。当被以不分性别的方式称呼,被不同的人当作不同性别,或人们因为无法分辨性别而感到困惑时,一些非二元性别者会感到性别亢奋。
错用人称代词和错认性别的情况发生时,社交烦躁会发作;用“她”“他”等与自我性别不一致的代词称呼令人沮丧。当然,包括顺性别者在内的人不尽然如此,但如果一名顺性别者因被叫错性别而感到侮辱,那么一名跨儿也会受伤。就像黑板上的钉子,或者用钢丝球擦皮肤。使用错误代词意味着正和你说话的人不认可你的性别。
错用人称代词和错认性别的情况发生时,社交烦躁会发作;用“她”“他”等与自我性别不一致的代词称呼令人沮丧。当然,包括顺性别者在内的人不尽然如此,但如果一名顺性别者因被叫错性别而感到侮辱,那么一名跨儿也会受伤。就像黑板上的钉子,或者用钢丝球擦皮肤。使用错误代词意味着正和你说话的人不认可你的性别。
如果一个人用中性代词而故意避开相应的代词,二元性别的跨儿也会感到不安。他人不知道该用什么代词称呼跨性别者时应当询问他们的代词。但矛盾的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某些人希望被当作顺性别者,询问代词的行为本身也可能导致性别烦躁。这就是第 22 条军规(译注:指两难境地)。

View File

@@ -27,7 +27,7 @@ tweets:
# 社会烦躁
尽管我们想改变现有的性本质歧视主义,社会依旧期望人们符合传统性别角色。其中最令人窒息的是婚姻与父母角色;“丈夫”“妻子”“母亲”“父亲”,这些词都暗含着沉重的负担。错误的角色——甚至是任何角色——都会像背负铁球一般沉重。社会期望你按照戒条行事,稍微逾越则会被视作糟糕的配偶或家长。
尽管我们想改变现有的性本质歧视主义,社会依旧期望人们符合传统性别角色。其中最令人窒息的是婚姻与父母角色;“丈夫”“妻子”“母亲”“父亲”,这些词都暗含着沉重的负担。错误的角色——甚至是任何角色——都会像背负铁球一般沉重。社会期望你按照戒条行事,稍微逾越则会被视作糟糕的配偶或家长。
生而为女的跨儿可能因为母职期待而处于严重的烦躁状态。生育*理所当然地*被当作女性的天职,哪怕怀孕和分娩的过程都充满了性别期待。怀孕意味着无关自我感受的母职,一大堆关于看孩子、母乳喂养和抚育的期望也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