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
mirror of https://github.com/GenderDysphoria/GenderDysphoria.fyi.git synced 2025-11-25 12:32:42 +00:00

Update Chinese Translation (#131)

* Update 我是跨性别吗.md

* Update index.md

* Update 什么是性别.md

* Update 历史.md

* Update index.md

* Update 亢奋.md

* Update 身体烦躁.md

* Update 生化烦躁.md

* Update 社交烦躁.md

* Update 社会烦躁.md

* Update 性烦躁.md

* Update 冒名顶替综合征.md

* Update 我是跨性别吗.md

* Update 治疗.md

* Update 染色体.md

* Update 激素.md

* Update 雌二青春期.md

* Update 结语.md

* Update 激素.md

* Update 身体烦躁.md

* Update 我是跨性别吗.md

* Update index.md
This commit is contained in:
rqnj
2023-05-16 23:33:33 +08:00
committed by GitHub
parent ce80ce8a12
commit 573f274cae
16 changed files with 430 additions and 385 deletions

View File

@@ -2,7 +2,7 @@
date: "2020-01-26T20:41:55.827Z"
title: "我是跨性别吗?"
linkTitle: "我是跨性别吗?"
description: "一份解决最困难问题的路线图"
description: "指引你解答最困惑的问题"
siblings:
prev: /zh/冒名顶替综合征
prevCaption: 冒名顶替综合征
@@ -11,54 +11,59 @@ siblings:
classes:
- gdb
preBody: '_disclaimer'
---
æææ<div class="cw"><p><strong>站长注</strong>: 以下页面来自 <a href="https://aninjusticemag.com/am-i-trans-a-roadmap-to-figuring-out-the-toughest-question-7bb0e809a32d"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Cassie LaBelle 写的一篇精彩文章</a>,经许可后转发。<a href="https://cassielabelle.medium.com/"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你可以在 Medium 上阅读更多她的文章。</a></div>æææ
# 我是跨性别吗?
早在我开始怀疑自己的性别之前,我就有过这样的想法:一个我最好的女性朋友会走到我面前,说:“放弃吧。你骗不了任何人。”
如果你当时问及我这个想法,我没法告诉你“你骗不了任何人”到底是什么意思。在内心深处,我想这可能与性别有关,但我无法用语言表述出来。我只知道我在以某种模糊、被动和短暂的方式假装成另一个人。
一旦我接受了自己是跨性别女性并开始了漫长的出柜过程,我就很想让别人告诉我:他们早就知道了。我希望他们滔滔不绝地说:“我真高兴你想通了。我已经知道真相好多年了。这是显而易见的。我不知道怎么会有人以为你是男生。我很高兴你现在终于能做真正的自己了。”
然而,从来没有人对我说过这些话。我的出柜过程很成功,大多数朋友都支持我,但我从未得到我渴望的外在认可。我的朋友和家人之所以接受我是跨性别者,是因为我告诉了他们。他们从未注意到我在过去二十年里穿着不适合的男装、扮演着一个几乎不存在的男人。
---
我的好朋友莉莉发明了一个短语 “Egg Prime Directive”用来描述跨性别者之间一个心照不宣的守则即不向那些怀疑自己性别的人透露他们是否是跨性别者。
æææ<div class="cw"><p><strong>博主注</strong>:本章作者是 <a href="https://aninjusticemag.com/am-i-trans-a-roadmap-to-figuring-out-the-toughest-question-7bb0e809a32d"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Cassie LaBelle</a>,取得了转载授权。<a href="https://cassielabelle.medium.com/"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更多请查看她的Medium博客。</a></div>æææ
当有人被告知他们是跨性别者时,这就为他们创造了否认的空间;这会激活内心深处的跨性别恐惧症防御机制,很可能会让他们更深地躲进柜子里,甚至成为公开反跨者。即便没有这样,也会为他们的潜意识留下拒绝其性别烦躁的空间,声称他们只是被操纵或欺骗了
更有效的策略则是谈论自己对性别烦躁的感受,让他们发现共同点,再自己得出对自身性别的结论。这一守则并不禁止帮助别人探索他们的性别;它只是禁止替别人指派一个性别。
换言之,我不能告诉你母体是什么,我只能带你见识它。 *译注:这句话出自经典电影《黑客帝国》,是墨菲斯向主角尼奥揭示母体 (The Matrix) 的真相前所说的话。*
译注帮作者再强调一遍本章叙述的是北美基督教文化中一个跨女的典型情境。推荐批判性阅读。你也完全可以有不同想法很多非二元性别者不认为自己是跨性别很多性别表达不一致者跨装者等更不会这么想但ta们可能有类似于本章叙述的一些感受。并且就算感受完全一致每个人的经历和所处的文化环境不同很可能有不一样的身份认同
我相信有一些跨性别者不遵循 “Egg Prime Directive”但我从未遇到过。这似乎是唯一能团结整个跨性别群体包括我自己的事之一。即使我极度渴望外在认可但我现在明白了真正的认可只能出自于内在。唯一能告诉你你是不是跨性别者的人是你自己。
# 我是跨儿吗?
矛盾的是,大多数还未出柜的跨性别者非常不相信自己内心的声音。当“别人对你的看法”和“你对自己的看法”之间一直存在着错位时,你会更容易依赖别人来告诉你“你究竟是谁”。即便你深知生活中所有人都不了解你基本的性别认同,你也几乎不可能只遵从自己而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早在我开始怀疑自己的性别之前,就幻想着好闺蜜和我说,“别装了,你谁都没骗过去”
因而,我现在想告诉你一些帮助了我实现自我接纳的信息和思维框架。我无法告诉你你是否是跨性别者,但我可以指引你走一条自己的路。我无法提供现成的答案,但我可以尝试帮你问出正确的问题
如果你当时问及我这个想法,我大概说不清“谁都没骗过去”到底指什么。在内心深处,我想这可能与性别有关,但我无法用语言表述出来但说不出来,只是一种被动地伪装自我的模糊感觉
一旦我接受了自己跨性别女性的身份,逐渐出柜,我就很想让别人告诉我他们早看出来了:““真为你感到高兴,终于想明白了,这么明显的事我都知道好几年了。我认识的所有人都不把你当成男的。祝你活出自己。”
然而从来没有人对我说过这些话。我的出柜过程很成功大多数朋友都支持我但并不会像自己想的那样。我告诉别人自己是跨儿朋友家人就接受了不会觉得我过去20年都装成了男人。
---
我的好朋友莉莉发明了一个短语 “Egg Prime Directive”用来描述跨性别者之间一个心照不宣的守则如果新人还在探索性别社群前辈不会鉴定新人是不是跨儿。。
一说新人是跨,新人就会否认:内化恐跨的思维基础还在,就会激活防御机制。没直接变得恐跨,没变得恐惧自己的真实,心底的想法也很可能藏地更深。即便没有这样,也会为他们的潜意识留下拒绝其性别烦躁的空间,声称他们只是被操纵或欺骗了。
大家更喜欢对新人说自己的经历找到理解的共同点。“Egg Prime Directive”禁止外人指定他们的性别但允许帮助新人探索性别。“我不能告诉你母体是什么我只能带你见识它。”[^1]简单说,就是不能直接说跨性别是怎么回事,只能看看别人是怎么回事。
肯定有一些跨儿不遵循Egg Prime Directive但我没见过。这似乎是跨圈唯一达成一致的原则。即使我极度渴望外人的认可但现在也明白真正的接纳源于内心。唯一能告诉你你是不是跨性别者的人只有你自己。
问题在于,大多数未形成自我认同的跨儿都不相信自己内心的声音。外界对自己的认识和自我认知长期错位,自我认知就容易受他人影响。即便你知道他人对你的认识缺少了一角,他人的话语也会盖过内心的声音。
这篇文章会给出曾经帮我接纳自己的一些信息和思路。我无法告诉你你是否是跨性别者,但我可以指引你走一条自己的路。我无法提供现成的答案,但我可以尝试帮你问出正确的问题。
æææ
<div class="gutter flex flex-end">
<div class="card">
<div class="card-header"><strong>我们为什么需要 “Egg Prime Directive”</strong></div>
<div class="card-body">
æææ
当一个人还没有开始自我怀疑时,即便你百分之百确信他是跨性别者,直接告诉他“你是跨性别者”也是不稳妥的。你可以教他有关性别烦躁的知识,向他展示他的感受和你的感受之间的相似之处,但你就是*不能*直接对一个人说:“你是跨性别者”。
当一个人还没有开始自我怀疑时即便你百分之百确信ta是跨性别者直接告诉ta“你是跨性别者”也是不稳妥的。你可以告诉ta什么是性别烦躁展示ta的感受和你的感受之间的共通点但你就是*不能*直接对一个人说:“你是跨性别者”。
为什么呢?因为大多数时候,他们根本不会相信你。
心的跨性别恐惧症已经向我们所有人灌输了这样的观念:我们不可能是跨性别者,或者说跨性别者是一些负面和可憎的东西。来自一个人家庭成长环境的压力也会使人极难接受自己
化恐跨告诉我们自己不可能是跨儿,或者成为跨儿该天打雷劈。家庭成长环境的压力也会使自我接纳变得异常艰难
试图告诉那些还没有自我怀疑的人,你认为他们是跨性别者,会触发一种自我防御机制他们的潜意识会不断地尝试反对这种说法,而且这个建议不仅很可能会让他们迈向深柜,甚至还会使他们对你产生敌意。多恐跨者都表现出存在自身性别困境的明显证据,也不乏有跨性别者出于自我保护而 [曾经是恐跨者](https://curvyandtrans.tumblr.com/post/661595258598113280/interview-with-an-ex-radfem)*译注:这类似于中文语境下常说的“恐跨即深柜”。*
和没在怀疑自己性别的人说,“感觉你是跨儿”,只会激发自我防御机制他们的潜意识会努力抗拒这种说法。坚持这么说不仅很可能会让他们迈向深柜,甚至还会使他们对你产生敌意。多恐跨人士明显在与自己的性别作斗争,跨儿出于自保[有段恐跨经历](https://curvyandtrans.tumblr.com/post/661595258598113280/interview-with-an-ex-radfem)也没什么大不了的[^2]。
使这个人接受了你的说法,你直接告诉他、而不是让他自己发现这一点,也会让他的自我意识产生疑虑,认为自己性别焦虑的想法是暗示得来的,或者认为他是被操纵才成为了跨性别者。要让一个人知道自己是跨性别者,唯一稳妥的途径就是让他自己认识到这一点。
便对方接受了你的说法,也容易怀疑真实性。相比于自己觉醒外人说的容易使人认为这种想法是被诱导的或者被人PUA着认为自己是跨儿。唯一稳妥的途径就是让他自己认识到这一点。
最后,跨性别的全部目的在于自我认同和自我实现。直接告诉一个人他是跨性别者是一种强制性的指派,就好比出生时的指派性别一样。如果你想帮助他弄清自己,那就讲述你的生活,告诉他性别烦躁是如何发生的,向他们介绍这个网站,并让他意识到所经历的与顺性别者所经历的有何不同。
认识跨儿身份其实就是为了选择并实现自己的人生。断定别人是跨本质上和强制指派出生性别的做法没什么两样。如果你想帮他们搞清楚自己,那就去讲讲你的经历,谈谈你对性别烦躁的看法,把这份指南发给他们,让他意识到自己所经历的与顺性别者所经历的有何不同。
当然,除非他们直接问你,你是否认为他们是跨性别者…这时 “Egg Prime Directive” 就不再适用了。
当然,要是有人直接问你,你是否认为对方是跨性别者…这时 “Egg Prime Directive” 就不再适用了。
æææ
</div>
@@ -66,158 +71,163 @@ preBody: '_disclaimer'
</div>
æææ
请始终体谅,我没有接受过性别治疗方面的专业训。我只是根据我的业余研究和个人经验中写下这篇文章——主要是我的经历,以及我与其他跨性别女性和性别怀疑者的交流。请记住,我是从一个相当二元的、在三十岁出头开始的跨性别女性的角度来写的,这意味着我对许多跨性别经历了解甚少。对于跨性别男性和非二元群体,以及许多其他的跨性别女性来说,情况都会有所不同。这并不是一本通用的专家指南——这只是我现在能给你的最好建议
请始终体谅,我没有接受过性别相关心理治疗的专业训。我只是根据业余研究和个人经验谈一谈,大都是我与跨女和正探索自我的朋友们的故事。这篇文章并不全面,我是从自己的视角谈谈,一个三十多岁开始性别转变的二元跨女视角。我对跨儿的经历了解有限,与跨性别兄弟和非二元朋友的经历不同,甚至和有些跨女的经历也不一样
### 请考虑:大多数顺性别者很少思考他们的性别
如果你已经到了怀疑自己性别的阶段——即使仅仅是上网搜索“我是跨性别吗?”然后在得到搜索结果之前就合上笔记本电脑——那么祝贺你,你对自己性别的思考已经超过了大多数顺性别者一生中的思考了。
如果你在探索自己性别——上网搜索“我是跨吗?”然后迅速把关上屏幕都算——那关于性别,你比大多数顺性别者一辈子想的都多了。
曾问过许多顺性别朋友,是否认真思考过他们的性别认同,结果则是他们十有八九没有。顺性别 *(男性,译者注)* 不会经常好奇自己成为一名女生会是什么样子。他们没有幻想过,如果他们醒来时身体变成了不同的样子会有多美妙。他们的心潮不会因为想到身体互换电影而澎湃。他们中的一些人也许设想过,在与他们指派性别不同的身体里生活是什么样的,但这些思想实验只是短暂的、纯粹的智力活动。
问了好几个顺性别朋友有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的性别,结果九成都没想过。顺性别 *(男性,译者注)* 不会经常好奇自己成为一名女生会是什么样子。他们不会做一夜性转的白日梦。他们看身体互换电影(如《你的名字》)不会心跳加速。一些人可能想象过以另一种性别生活,但一般只是短暂的思维活动。
对他们来说,这些设想没有*能量*。如果你思考性别感受到一种奇怪的*能量*,那很可能正意味着什么。
顺性别者可不会有多少心力思考这种事。如果你思考性别的时候感受到一种奇怪的动力,或者能说明什么。
### 请考虑:大多数顺性别者积极地喜欢着出生时的指派性别
### 请考虑:大多数顺性别者会主动向“大姑娘”“大小伙子”成长
起初我对此感到难以置信,但顺性别者确实喜欢自己的性别!顺性别男性享受成为男性,顺性别女性享受成为女性。他们并不暗自希望自己生来就是“异性”、无性别存在或是别的什么。正如我们已经讨论过的,他们几乎从不思考自己的性别。
起初我对此感到难以置信,但顺性别者确实喜欢自己的性别!顺男喜欢做男人,顺女喜欢做女人。他们并不暗自希望自己生来就是“异性”、无性别存在或是别的什么。他们几乎从不思考自己的性别。
当然,这里存在一些复杂的情况。许多顺性别男性认为有毒的男子气概是令人窒息和可怕的,并主动拒绝他们社会性别角色中有问题的部分。许多女性对厌女心理、男权主义和传统性别角色的压迫感到深深的沮丧。“享受成为男性”并不一定表示喜欢在所有 NFL 之外的场合压抑自己的情感 *译注NFL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这里指男性往往只有在体育赛事中才能宣泄情感*;而“享受成为女性”也很少意味着你喜欢男同事轻视,或总是被问道“那么,你什么时候结婚?”
现实情况当然更复杂。很多顺男觉得有毒的男性气质压抑人性,因此主动地拒斥社会性别中的一些期待。很多顺女受厌女、父权制和传统性别角色所害。“喜欢做男人”不等于喜欢在外人面前压抑情感,“喜欢做女人”不等于喜欢男同事轻视或者天天被催婚。
不过,一旦你排除了所有这些情况呢?顺性别者仍然喜欢他们的性别。他们可能希望其性别在社会上的表现方式有所不同,但假如可以交换性别,他们仍然会选择保留自己的指派性别。不幸的是,很多深柜的跨性别者听到顺性别者抱怨他们性别中使人沮丧和有问题的方面时,就以为每个人都和自己一样厌恶自己的性别。
不过,一旦你排除了所有这些情况呢?顺性别者仍然喜欢自己的性别。他们可能希望改变自己社会性别的某方面,但就算有能力选择另一种性别也不会这么做。但很多未形成自我认同的跨儿听到对性别某方面的抱怨,就以为所有人都不喜欢自己的性别。
深柜的跨性别者还会认为,“我不讨厌成为男人”“我喜欢成为男人”是一回事。我不好说有多少质疑自己性别的女性对我说过“我肯定不是跨性别,因为我不讨厌男人”之类的话,转而又描述无数的表现“她们不喜欢被作男性的小事。似乎他们的性别就像一双湿袜子,他们永远无法找到脱下它的方法
未形成自我认同的跨儿还以为“我不讨厌男人”等于“我喜欢男人”。很多处于自我探索期的朋友常说“我不讨厌男人所以不是跨”,还会说一堆不喜欢被作男性的小事,把自己的性别形容得像甩不掉的口香糖
你可能会感到惊讶:我在找到自我认同之前,也并没有自发地讨厌被视为男性。对我来说,被视为男性并不是持续的痛苦来源。显然,男性是我曾经的身份,于是我学会了如何适应这一身份。很多人认为,你必须在被视为男性的时候感到痛苦,才能成为跨性别者,但那种感觉通常是在开始跨性别转变、并且最终认识到自己的真正性别后才会出现的。在自我接纳之前,你与指派性别之间的关系很可能更像是“错位”而非痛苦
形成自我认同前我不怎么讨厌被当作男性。你可能对此感到惊讶,但这不是什么事。这只是我的过去,我学会了如何适应男性身份。很多人以为要感觉当男人很痛苦才行,但很多情况下不进行性别转变、形成自我认同就不会有这种感觉。尚未形成自我认同时,你和自己出生性别的关系更多是疏离而非痛苦。
我也多次听到深柜的跨性别女性说这样的话:“好吧,我不讨厌当男人,毕竟男人拥有很多制度性特权。即使我可以,我也不认为我会选择成为女人,因为我不想放弃自己的男性特权。”当然,男性特权是真实存在的,但它并不是男人因为不得不忍受作为男人的永恒不适而获得的补偿。男性喜欢成为男性,即使没有社会特权他们仍然会喜欢成为男性。如果你对于男性唯一喜欢的就是男性特权,那很可能正意味着什么。
我也多次听到尚未自我认同的跨女说:“好吧,我不讨厌当男人,毕竟男人拥有很多制度性特权。即使我可以,我也不认为我会选择成为女人,因为我不想放弃自己的男性特权。”当然,男性特权是真实存在的,但它并不是男人因为不得不忍受作为男人的永恒不适而获得的补偿。男性喜欢成为男性,即使没有社会特权他们仍然会喜欢成为男性。如果你只喜欢男性气质中的男性特权,或者能说明什么。
### 请考虑:对于还未实现自我接纳的跨性别女性,性别烦躁的表现会有所不同
多年以来,我认为我不可能是跨性别者,因为我没有经历过性别烦躁。我简直大错特错。
我没意识到我正在经历性别烦躁,就像鱼不知道自己在水里游泳一样——这就是一直以来的生活状态,所以我认为每天都感到烦躁是正常的人类行为。我知道我有点悲伤、有点奇怪,我也知道的男性化经历稍微有点不符合性别要求,但我每天都在面对性别烦躁的痛苦,却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无论我感到多糟,我总能想出一个足够好的、与性别无关的解释。
我没意识到的原因就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从来如此,就以为正常人都有性别烦躁。我知道自己些许的难过不止于“有点另类”,也知道自己的男性气质有点不同寻常,但我每天都在面对性别烦躁的痛苦,却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无论我感到多糟,我总能想出一个足够好的、与性别无关的解释。
另一个问题是,对于还未实现自我接纳的跨性别女性与自我接纳后的跨性别女性,性别烦躁的表现方式有所不同。我一直认为,性别烦躁是指你在照镜子时看到一个男生而不是一个女生的烦恼,但在开始性别转变之前,那并不是我真正体验到的感受。在意识到自己是女生之前,你不会因为没有在镜子里看到女生而感到烦恼!
未实现自我接纳的跨性别女性与自我接纳后的跨性别女性,性别烦躁的表现方式有所不同。我开始性别转变后照镜子,才会感觉自我不一致,而之前没有。没意识到自己是个女孩的时候怎么会对此焦虑呢?
在那之前,性别烦躁会以许多更微妙的方式表现出来。[我写过一篇关于我在自我接纳前的性别烦躁的文章,而它已经成为我最受欢迎的文章之一。](https://cassielabelle.medium.com/gender-dysphoria-isnt-what-you-think-6fdc7ae3ac85)如果你正在怀疑自己的性别,我强烈建议你阅读它
性别烦躁在此阶段的表现形式多样且微妙。点此查看“[尚未形成自我认同时的经历](https://cassielabelle.medium.com/gender-dysphoria-isnt-what-you-think-6fdc7ae3ac85)”(我最热门的文章)
### 请考虑:“顺性别零假设”的影响
在数学中,“零假设”是指通常被假定为真的前提,直到其被证明为假。这是一种默认假设,类似于“无罪推定”。比如,如果你要判定某人犯有谋杀罪,仅凭间接证据是不够的。你通常需要强有力的物证、供述或其他明显的犯罪证据。
在数学中,“零假设”是指通常被假定为真的前提,直到其被证明为假。这是一种默认规则,类似于法庭中的“无罪推定”。比如,如果你要判定某人犯有谋杀罪,仅凭间接证据是不够的。你通常需要强有力的物证、供述或其他明显的犯罪证据。
[Natalie Reed 的这篇文章](https://freethoughtblogs.com/nataliereed/2012/04/17/the-null-hypothecis/) 指出,我们的社会将顺性别(而非跨性别)认定为零假设,即我们的性别都被假定为出生时的指派性别。除非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我们的跨性别身份,否则,我们会继续假定我们是顺性别
[Natalie Reed](https://freethoughtblogs.com/nataliereed/2012/04/17/the-null-hypothecis/)认为,顺性别状态是社会的“零假设”。人们以出生性别“零假设”我们,令我们提供自己是跨儿的铁证,否则就把我们当作顺性别。
从总体上讲,这不无道理,因为世界上的顺性别者可能比跨性别者要多。然而,正如我们之前讨论的那样,大部分对自己性别认同感到满意的人并没有过这种怀疑。如果你已经到达了自我发现这一阶段,那么你很可能不完全是顺性别者。
从总体上讲,这不无道理,因为世界上的顺性别者可能比跨性别者要多。然而,正如我们之前讨论的那样,大多数人都满足于现有的性别身份/性别认同,不会有所困惑。如果你在探索自己的性别认同,可能就不是纯粹的顺性别者。
“顺性别零假设”论提出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问题:一旦你不再抱有偏见,你是跨性别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你对“我是顺性别者”和“我是跨性别者”这两种假设给予同等的重视,并且不再要求跨性别者承担证明自己的责任,那么你觉得哪边更符合实际?如果你开始像寻找“跨性别证据”一样寻找“顺性别证据”,你的错觉有时就会轰然消失。
“顺性别零假设”论提出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问题:一旦你不再抱有偏见,你是跨性别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你对“我是顺性别者”和“我是跨性别者”这两种假设给予同等权重,并且不再要求跨性别者承担证明自己的责任,那么你觉得哪边更符合实际?如果你开始像寻找“跨性别证据”一样寻找“顺性别证据”,你的错觉有时就会轰然消失。
### 请考虑:如果你想成为女生/男生,那么你就已经是女生/男生了
### 请考虑:你想成为什么性别,你其实就是什么性别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男人想成为男人,女人想成为女人。如果你想成为男人,那么你就是男人。如果你想成为女人,那么你就是女人。如果你不想成为任何一种,或者你既想成为男人又想成为女人,或者你有时想成为女人、有时想成为男人,那么你可能是某种意义上的性别流动者或非二元性别者。
“但你不能就…这么做!”我听到你这么说了。但你绝对可以这么做。实际上,这基本上是你真正需要回答的唯一问题。如果你想成为女生,而你一直认为自己是个男生,那么你作为一个女生去生活可能会更快乐。试着采取一些措施,看看转变会不会让你更快乐,这至少值得一试,对吧?
“但你不能就…这么做!”我听到你这么说了。但你绝对可以这么做。实际上,这基本上是你真正需要回答的唯一问题。如果你一直把自己当成男生,想成为女生,那作为女孩生活可能更幸福。至少值得试试性别转变能否带给你幸福吧。
### 请考虑:怀疑自己并不能否定你可能是跨性别者
### 请考虑:怀疑自己不会否定你是跨儿的可能
多年来,甚至是几十年来,我“知道”不是跨性别者,因为“真正”的跨性别者应该对自己的身份有不可动摇的确信。我内化了这样一个虚构的形象:一位年轻的跨性别女性,要求每个人都把她当作真正的女性,面对压迫的时候毫不畏惧。
几十年来,我“知道”自己不是跨,因为“真正的”跨儿有坚定的性别认同。我内化了这样一个虚构的形象:一位年轻的跨性别女性,要求每个人都把她当作真正的女性,面对压迫的时候毫不畏惧。
我以为这就是跨性别者的样子;勇气、胆识以及对自己身份不可动摇的确定性。这不是我,所以我不可能是跨性别者!
我以为这就是跨性别者的样子;勇气、胆识对自己的性别身份毫不动摇。这不是我,所以我不可能是跨性别者!
事实则是,很少有真正的跨性别者在开始转变前会产生这种感觉。相反,我们几乎都在自我怀疑中开始了我们的旅程。这种不可动摇的确定性通常会随着时间到来,但它可能需要经过几个月几年的自我接纳以及(至少在我的情况下)激素治疗和社转变的进一步验证
事实则是,很少有真正的跨性别者在开始转变前会产生这种感觉。相反,我们几乎都在自我怀疑中开始了我们的旅程。经过几个月甚至几年的自我探索(我本人还辅以激素治疗和社转变),才会逐渐建立坚定的性别认同
是,在开始时,我们几乎都感到自己的性别非常混乱。我们觉得自己不够“跨”、不能支撑性少数的身份,我们也觉得自己不够“跨”、不能开始转变。我们担心自己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担心自己反应过度,担心走出自我保护的小窝会成为一生中可能犯的最大错误
在初期阶段,我们几乎都感到自己的性别非常混乱。我们觉得自己不够“跨”、称不上是性少数,更别提进行性别转变。我们担心自己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担心自己反应过度,犯了一辈子的大错。走出保护自己的小窝
如果你感受到上述种种,那你并不孤单。我的治疗师甚至开玩笑说,“我是否足够跨?”的疑问是如此普遍,以至于它几乎成为了跨性别者的症状之一。你无法在不怀疑自己的情况下找到自己的性别认同,自我怀疑是这个过程的正常部分。
如果你感受到上述种种,那你并不孤单。我的治疗师甚至开玩笑说,“我是否足够跨?”,这问题太常见了,以至于它几乎成为了跨性别者的指征。不经历自我怀疑,就无法确定自己的性别认同,自我怀疑是自我探索的一部分。
### 请考虑:你的跨性别历程可能与被广泛接受的叙事不符
### 请考虑:你的跨性别历程可能和主流说法不同
流行文化基本上认为只有一种跨性别女性故事值得一讲。这是一个年轻的跨性别女孩的故事,她在很小的时候就意识到了自己的性别认同。即使在童年时期,她也喜欢洋娃娃和茶话会。她试穿姐姐的裙子,求妈妈给她买化妆品和首饰。她基本上一直看起来像个女孩——女性化的面部特征、身材较矮、苗条和偏中性。如果她没有在儿童或青春期进行性别转变,那么她在成年后也会以女性或类似女性的样子出现。她经常穿女装,甚至可能是女装大佬。她可能也会被男人吸引,甚至可能从事过性工作。
*译注本节已做细微修改更换不符合中文语境的文化专有项如drug queen。*
这是一个符合逻辑而常见的跨性别叙事。我认识许多经历过以上种种的女孩。毕竟,这个故事被反复讲述也是不无道理的
主流文化认为只该讲述一种跨女的经历她很年轻小时候就明确了性别认同从小喜欢洋娃娃、过家家。她穿姐姐的衣服自己化妆。她天生长得就很女性化——面部柔和身高较矮身材苗条看着很中性即便青春期没吃糖成年了也很pass。她天天穿小裙子混女装圈。她喜欢男的可能援交过
话虽如此,我认识的绝大多数跨性别女性都与此完全不同。她们中的许多人都有典型的男性童年生活,包括玩具车、电子游戏和 NERF 枪 *(译注:一种发射海绵软弹的玩具枪)*。许多人从未穿过女装,对女装文化感到有些厌恶。许多人身材高大、肩膀宽阔,长着浓密的胡须。许多人根本不喜欢男人,而其他人则是双性恋或泛性恋。许多人直到三十多岁才开始认真怀疑她们的性别。她们的过去没有任何跨性别的“迹象”。她们一直以为自己是男性,就是那样。直到她们不再是了
这种说法很经典,很多人对某些方面也有同感。毕竟,这个故事被反复讲述也是不无道理的
这是一个常见的跨性别叙事,但没人真正讨论过它。像我这样的跨性别女性——像我——只有在过去几年才真正开始讲述我们的故事。在那之前呢?你听到的唯一的故事就是我上面描述的那个。那个跨性别叙事似乎是“正确的”,而这个叙事似乎是“错误的”
话虽如此我认识的绝大多数跨性别女性都与此完全不同。她们中的很多人有典型的男性童年伴着玩具车、玩具枪和电子游戏成长。很多人没穿过女装对CD和女装大佬文化一点不感冒。很多人身材高大肩膀宽阔体毛浓密。很多人压根不喜欢男的还有的是双/泛性恋。很多人到二、三十岁才真正开始探索自己的性别。很多人没有过跨儿的“迹象”。很多人一辈子都把自己当成男的
但像我们这样的女生其实是非常普遍的。[这项 2003 年的科学研究](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222143959/http://www.avitale.com/developmentalreview.htm)(如果你要读它,注意它的某些用词可能有些过时)记录了一位与跨性别女性共事数十年的研究员的观察。根据她的经验,有三种不同的跨性别女性群体,其中两种遵循我上面描述的“我一直知道”的路径,另一种则不然。她发现,“第三组”跨性别女性有男性化的童年,不太表现出跨性别者的常见特征,并且倾向于在晚些时候出柜。虽然她们中的一些人会穿女装,但许多人不会,而是选择用更微妙、更内在的方式处理她们的烦恼。在我怀疑自己的时候,我读到了这篇论文,意识到还有这么多像我这样的跨性别女性,我感到非常受认可
这种经历也很常见,却没人会讲述。我们这样的跨女近几年才开始讲述自己的经历。之前能听到的版本就只有上文那个异性恋天赋党,那个版本似乎是“真的”,而这个似乎是“假的”
我也相信,像我们这样的跨性别女性越来越多地出柜,因为有更多的榜样和资源。在 1991 年、 2001 年,甚至 2011 年,性别转变之路要更为艰难,大多数人不认识任何公开的跨性别者。在那时,唯一选择转变的人是那些不转变几乎无法忍受的人
像我们这样的女生其实是非常普遍的。[2003年的一篇文献](http://www.avitale.com/developmentalreview.htm)TW有过时用词显示了几十年的观察结果。研究人员发现跨女有三种类型。其中两种“一直清楚”自己的性别认同第三种则有典型的男性童年没有跨儿的常见迹象一般在长大后才明确性别认同。少部分人有女装行为多数人没有她们应对性别烦躁的方式更细微、内化。我读这篇文献的时候还处于自我探索阶段但感觉一下子找到了答案原来有很多跨女和我一样
而在 2021 年,你不仅能更容易地质疑自己的性别,而且能更容易地接触到跨性别社群、激素及其他重要资源。如果我早出生 30 年,我可能完全不会转变性别。如果我晚出生 30 年,我可能会在青少年时期就转变性别。如果这是你第一次有自由和资源来真正问自己这个问题,不要担心你是否“一直知道”
我相信随着公共领域发声和资源增多越来越多的跨儿会认识到自我。30年前、20年前甚至10年前性别转变都很艰难大多数人都不认识一个公开出柜的跨儿。似乎进行性别转变的人都是不做就受不了的
### 请考虑:让你无法自我接纳的原因可能与你的身份无关
在2021年的今天探索自己的性别更方便了更容易接触跨儿社群、激素治疗等资源了。早30年出生我可能根本不会进行性别转变晚30年出生可能十几岁时就开始了。如果你刚有了探索自我的空间和资源就不要纠结自己是不是从小就这么想了。
每当我与一个怀疑自己身份的跨性别女性交谈时,谈话最终都会转向她选择转变性别时可能面临的障碍。“我担心我太高/太壮/太多毛/太丑而不能转变”是一种很常见的恐惧。“我担心我的家人会不认我/我的伴侣会离开我”是我经常听到的另一种担忧。其他女生很担心自己的职业、教育或大学状况。许多人担心她们根本无力承担激素替代治疗HRT或性别重置手术的医疗费用。
### 请考虑:阻碍你自我接纳的因素与性别认同无关
个人——每个人——都会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应对社会化转变。向朋友出柜、穿女装、应对恐跨症…这是一场可怕的混乱局面,特别是对于那些还未出柜的跨性别女性而言,她们通常觉得自己缺乏足够的适应能力。这整个过程似乎都让人难以承受
当我和处于自我探索期的跨女聊天,谈话最终都会转向她选择转变性别时可能面临的障碍。比如:“我太高了/骨架太大/太丑”,或者“我怕家人断绝关系/对象和我分手”,有担心工作、上学之类的,还有的担心没钱进行激素治疗和手术
这些恐惧往往表现为自我封闭。“我害怕永远不能成为一个漂亮的女孩”变成了“我不能成为跨性别者,因为如果我转变后不够漂亮怎么办?”这种想法似乎有些莫名的傻,但是自我接纳前的跨性别女生有时会竭尽所能地说服自己“我其实并不是跨性别者”。我曾认为自己不是跨性别者,因为我根本无法想象每天都要服用激素药物并身着女性服装。那是勇敢的人做的事情,而不是像我这样的人,所以我不能是跨性别者!
所有人都会怀疑自己是否有进行社会转变的勇气。向朋友出柜,穿女装,自己的恐跨心情…乱七八糟的太可怕了。还在自我探索的跨女更糟,她们内心没那么强大,搞得像得了慢性病,整个过程似乎都让人难以承受。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对自己?我认为这都是为了自我保护。我们知道性别转变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在开始面对“我是跨性别者吗?”这个问题之前,我们甚至会尝试世界上所有其他的东西。我们会产生非常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强烈反驳真相,因为这样我们就不必担心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恐怖的事情了。
人们总是自我否认。先是“害怕成不了漂亮女孩”,然后是“绝对成不了跨儿,万一性别转变后不够漂亮呢?”。这太可笑了,但对于还没自我接纳的跨女来说,就得努力说服自己不是跨。我曾认为自己绝对不是跨儿,因为我根本无法想象每天都要服用激素药物并身着女性服装。跨儿是勇敢做自己的一群人,而我不是,所以我绝对不是跨儿!
然而,即便你是跨性别者,你实际上也不必为此做什么。虽然我强烈建议进行性别转变,但你确实可能实现自我接纳,然后就…什么都不做。保持你的名字、人称代词和原来的生活。或者你只需要改变一些东西,并享受那些小小的性别亢奋即可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对自己?我认为这都是为了自我保护。我们知道性别转变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在开始面对“我是跨性别者吗?”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会探索所有其它可能性。毕竟建立强大的自我保护机制,努力隐藏真实想法,就不会有什么自我认同的问题了
重要的是要记住,你的真实身份与你对性别转变的希望和恐惧都无关。如果你的内心是女生,你的外表不重要。你家人对你的看法不重要。你是否拥有实现医学性别转变的手段甚至意愿都不重要。身份是一种精神和心灵上的东西,与所有这些都无关。如果你是一名女生,那么你就是一名女生
然而,即便你是跨性别者,你实际上也不必为此做什么。我进行了性别转变,但接纳自己后完全可以什么都不做。可以不改名字、不换称谓,生活照旧。也可以做一些小改变,享受小小的性别亢奋
所以从现在开始。弄清楚你**是谁**,不管你之后要为此做什么
重要的是要记住,你的真实身份与你对性别转变的希望和恐惧都无关。拥有女孩的内在与外表无关,与家人的看法无关,与是否进行、如何进行医学转变无关。性别身份存在于精神与灵魂,游离于身外之物。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性别,你就是
每当我与卡在这些问题上、怀疑自己的跨性别女性交谈时,我总是尽力排除这些社会因素的影响。我会提这样的假设性问题:
所以从现在起,去认识你的存在,这无关外在。
你获得了一个神奇的按钮,它可以永久改变你的性别,给你一个“异性”的身体,在年龄、健康和吸引力方面都与你现在相当。如果你按下按钮,你生命中的每个人都会一直认为你是一名女生。他们会立即接受你。你不会失去你的伴侣、工作或是家人。你会按下按钮吗?
我和执着于这些问题的跨女聊天时,总会尽力排除这些社会因素的影响。然后提这样的假设:
顺带一提,顺性别者甚至不会考虑按下这个按钮。如果你内心深处知道你会按下它,但仍然害怕接纳自己的跨性别身份,那么你的症结可能在于你对性别转变的恐惧,而不是你的真实身份。
有一个按钮,能永久地改变性别,给你一个“异性”的身体,年龄相同、身体状况相同,相貌美丑也相当。如果按下了,所有人都会认为你本来就是女孩。伴侣、工作、家人...什么都不会失去。你会按下吗?
### 请考虑:这很少是“单纯的恋物癖”
顺性别者想都不会想。但如果你心里想按下,只是害怕接纳自己的跨性别身份,那么你的症结可能在于你对性别转变的恐惧,而不是你的真实身份。
我无法告诉你有多少跨性别者——包括我在内——是从性幻想的领域开始探索他们的性别感受的。
### 请考虑:基本没人“只是性癖”
这有许多不同的表现方式:与伴侣进行性别游戏,欣赏与变性有关的图画,阅读关于男孩变成女孩的故事,或是与伴侣在网络论坛或聊天软件上进行性别转换的角色扮演。这样的东西有很多,喜欢这类东西的人中也有很多是像我这样深柜的跨性别女性
很多跨儿探索性别的旅程始于性幻想,我也如此
仔细想想,这其实很有道理。在性这个领域,你可以放心地探索性别,而不必面临有关身份的更大问题。你完全可以把这两件事在头脑中一直分开。你只是一个男人,偶尔喜欢幻想变成女人而已。这并不意味着你是跨性别!
伴侣之间互换性别的游戏性转漫画变身小说性转语C……都像性别觉醒前的我会喜欢的事。
不幸的是,以这种方式探索性别,实际上会使许多跨性别女性的自我接纳更为困难。虽然我发现这种性探索在我实现自我接纳之前是绝对有必要的,但这也意味着我可以将困扰自己的性别思考或幻想归结于“只是恋物癖罢了”。我把它们当作隐藏的、可耻的东西,而不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事项。
仔细想想,这其实很有道理。性与性行为不会关系什么社会认同问题,能让人安心探索性别。你可能长时间把性与性别分开看:“我是男的,不过偶尔幻想变成女的,当然不会是跨!”
这一问题被“自恋异性恋”这个术语进一步复杂化,这是一个由疯狂的心理学家 Ray Blanchard 提出的、虚假的恐跨“理论”。这一理论主张,许多自认为是跨性别女性的人实际上根本不是女性,而是被成为女性或拥有阴道的想法所刺激的猥琐男人。据 Blanchard 所说,她们的整个性别转变只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恋物游戏,并强迫全世界参与其中
但这种探索性别的方式让很多人更难以实现自我接纳。虽然我发现这种性探索在我实现自我接纳之前是绝对有必要的,但会把自己的想法当成“性癖”,当成见不得光的事,也就不会进一步探索
我要在这里说清楚:自恋异性恋就是胡说八道。[它已经被真正的科学家和研究者多次否定过了。](https://juliaserano.medium.com/making-sense-of-autogynephilia-debates-73d9051e88d3)据我所知,这个理论的全部目的,就是试图让异性恋开始将跨性别女性视为男性性侵犯者。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顺性别者不会这样想,并且顺性别中的大多数根本没听说过 Blanchard 或自恋异性恋理论
“AG”理论也会给探索自我造成苦难这个虚假的反跨“理论”由心理学家雷·布兰查德提出。“AG”理论认为自诩跨性别女性的人根本不是女性。这些男性一想到成为女性、拥有阴道就会性唤起。布兰查德认为性别转变不过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恋物游戏强迫全世界参与其中
不幸的是,许多深柜的跨性别女性在怀疑和探究时会遇到这些问题,然后想:“哦,我是否只是自恋异性恋?也许我并不是真的跨性别。”对于那些花了很多时间在性空间中表达自己的性别感受的跨性别女性来说,这一点尤为突出,特别是如果她们对成为女性的想法感到性兴奋
我想明确“AG”理论是胡说八道。[研究人员多次否定这个理论](https://juliaserano.medium.com/making-sense-of-autogynephilia-debates-73d9051e88d3)。我认为这个理论的目的是让顺性别者将跨性别女性视为男性性侵犯者。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顺性别者不会这样想他们根本没听说过布兰查德和“AG”理论
尽管这种兴奋的感觉太过复杂,无法在这篇长文中的这一小部分完全展开,但我想说的是,这种兴奋感在早期的确很常见,但它随着你的性别转变将逐渐淡化。部分原因在于,如果你把性别亢奋和性兴奋联系在一起的时间足够长,那么其中一个就会部分地表现为另一个。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以你真正的性别被看待,或以你真正的性别体验性快感,这感觉真他妈的棒。无论怎样,如果你的感受超越了纯粹的性兴奋,那么它就不是“单纯的恋物癖”了
但很多人在自我探索阶段看到这些说法,就想:“原来只是性癖啊。我大概不是跨吧。”一些跨女主要通过性与性行为体验性别,想到成为女性会确实会性唤起,这会给她们造成困惑
### 请考虑:跨性别认同的广泛性
这种性唤起很复杂,我就不展开讨论了。这种感觉在早期阶段常见,但随着性别转变将逐渐淡化有如下解释:长时间把性别亢奋和性唤起搞混,会通过性行为表达性别;性行为过程中能以真实性别自处,或者体验真实性别的性快感。无论怎样,如果你的感受超越了纯粹的性唤起,那么它就不只是“性癖”了。
如果你没有在一个有公开的酷儿人士的社群中呆过很长时间,你可能不会完全意识到有多少种不同的方式可以体验和表达你的性别。
### 请考虑:跨儿的定义很宽泛
普遍情况下,“男性”和“女性”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箱子,中间被巨大的鸿沟所隔开,但事实并非如此。在箱子里和箱子外,都有几乎无限多的方式来表达性别,而你的性别可能就在箱子外的未定义空间里。我是一个相对二元的跨性别女性,我喜欢呆在“女生”的箱子里,但我的性别概念以及我选择的表达方式往往与其他人完全不同,即使她们也在“女生”的箱子里
如果你没有在性少数社群中呆过很长时间,你可能不知道能有多少种体验和表达性别的方式
跨性别不存在所谓的“正确”方式。有些跨性别者改变了他们的外表,但没有改变他们的人称代词。有些跨性别者改变了他们的名字和代词,但没有改变他们的外表。还有些跨性别者可以接受以出生时的指派性别生活,只要他们内心知道自己是谁
社会让“男”、“女”看起来像两种完全不同的物种,有着严格界限。但内心与外在表达性别的方式有无数种,不论你是否见过,而你的性别就就是某个未被语言描述的存在。我是很二元的跨性别女性,也以女性身份生活,但我对性别的理解与性别表达也和别的女性不同
许多跨性别者没有选择性别确认手术或激素药物。许多跨性别者根据他们想在特定场合如何被看待,使用不同的名字和代词。许多跨性别者只是与顺性别常态稍有不同,插上他们的旗帜,然后就收工了
跨儿没有统一模板。有些跨儿改变外表,却不改变称呼。有些跨儿改变名字和称谓,却不改变外表。有些跨儿清楚自己的内心认同,却也以出生性别生活
许多跨性别者开始以一种方式转变,最终却意识到他们的性别认同与开始时甚至没有意识到的情况更匹配
许多跨儿不做手术,也不用激素。许多跨儿在不同情景下用不同的名字和称谓。许多跨儿在性别上和顺性别规范期待的差不多,但就这么生活
所有这些都是合理的,我把这些情况都写下来是为了减轻你的压力。如果你觉得自我接纳会带来一系列全新的、不可能的期望,那么你就更难接受自己是跨性别。实际上,成为跨性别者的最大乐趣之一,就是意识到你实际上已经摆脱了所有这些关于性别“可以”和“不可以”的狭隘观点
许多跨儿以某种方式进行性别转变,等有了一些体会,才得以更深入地探索自我
无论你对自己的性别做出什么决定,重要的始终是忠于自己。这听起来很俗套,但是允许自己诚实地承认某种性别和性别表达到底带来了快乐还是不快乐,可以成为一种坦率的基本行为。这段旅程也许会让你更加舒适地接受自己的指派性别,或是走向某种非二元或性别流动的身份认同,抑或是加入到女孩的行列中来(我们有纸杯蛋糕!)
ta们都确确实实是跨儿所以你不必有压力认为自己必须做什么。不要认为接纳自己需要迎合不切实的期待否则怎么轻松地探索自我呢。跨儿身份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自由让你摆脱关于性别“可以”和“不可以”的狭隘观点。
无论你做何选择,都应该是因为它让你感觉更像你自己
无论如何定义自己的性别,要努力拥抱自己的真实。这话听着俗套,但诚恳地面对内心并不容易。在性别与性别表达的世界中,去探索什么能带来幸福,什么不能。这段旅程的终点有无限可能,可能感觉自己的出生指派性别最好,可能偏向了非二元或流动性别,或者像我一样认同为女性
### 请考虑:转变更多是为了让自己快乐,而非为了找到一种单一的抽象真理
不论选择了什么,去体验它,去成为自己。
当我与那些怀疑自己性别的跨性别女性交流时,我经常遇到的一个症结是,她们用恐惧麻痹自己,且不愿意采取行动,直到她们解决了自己内心的核心问题、并完全确认自己是 100 的跨性别者。
### 请考虑:进行性别转变更多是让自己幸福,不是去发现什么终极真理
不幸的是,在你采取任何确认自己性别的行动之前,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没有血液检查或脑部扫描可以确认跨性别,因此你永远不会有确凿的证据。我没法告诉你有多少女生在自我接纳的几周或几个月后给我发信息说:“嘿,我今天以男性身份外出的时候其实很开心。这是否意味着我不是真正的跨性别?”
很多处于自我探索期的跨女会因为害怕而自我麻痹,不解决自我认同问题就不去尝试,只是想先完全地接纳自我。
但不做任何尝试,很难完全自我接纳。抽血化验、扫脑子都没办法判定跨儿身份,跨儿永远没有明确证据。很多人在这个阶段给我发信息,“哈喽,我作为男的过了一天,感觉挺好。所以我其实不是跨?”
(回答是:不!我以男性身份度过了许多好日子。但我仍然是名女生。)
为此,值得记住的是,你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你不必自己的性别进行精确的分类。你只是一个有自己复杂需求、欲望、梦想、目标、恐惧、诱因和其他一切东西的普通人类。你是一个矛盾、复杂的、乖戾的存在,包含着丰富的多元性
你对性别的困惑本身不是问题,你不必自己的性别定义得多么精确,你不过是个人,有复杂需求、欲望、梦想、目标、恐惧、动机的人,矛盾、复杂、不合逻辑的人,有无数特质的人
这可能有点可怕,但希望这也能让你感到自由。你的转变不需要“适当”的时间表。没有你绝对必须要做的事的清单。你可以保持你的名字,或者改掉它。你可以做性别确认手术,或者不做任何改变。你可以每天穿裙子,或者把裙子都留给我。有些跨性别女性从她们能买衣服的年龄起就一直穿女装,但我在激素治疗三个月后才第一次完全地穿了女装。没有什么规则。规则都是由已经死了几百年的人制定的
进行性别转变没有“应当”的计划,没有必做事项。你可以保留名字,也可以变更;可以做性别肯定手术,也可以什么都不做可以每天穿裙子也可以收着吃灰。一些跨女在自己买衣服的年纪就穿得像女的可我HRT了三个月才完整地穿了女装。没有什么明确规则即使有编订规则的人也入土几百年了
也不需要马上承诺什么。转变不是一次性跨过鸿沟的巨大飞跃——它是一系列小的、主动的步骤。所有早期的尝试都是很容易逆转的,而且你永远不必做任何你认为不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好的事情。如果你专注眼前、脚踏实地,你会不知不觉地越过这个鸿沟
不必立刻决定什么。性别转变不是一步登天,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初期的尝试基本可逆,你感觉无益的尝试永远不必做。一步一个脚印,你会不知不觉中跨过这道坎
喜欢建议那些对自己的性别持怀疑态度的人尝试一两件小事情,而不是整天被困在自己的脑子里,等待更多证据的出现。刮掉你胳膊、腿部或是胸部的毛发。涂一些指甲油。买一件女性服装。在社交媒体上开一个“替代”小号,用女性的名字和女性代词,以女生的身份参与数字世界。告诉一两个值得信任的朋友你在怀疑自己的性别,并请他们私下里用不同的名字/代词称呼,看看感觉如何。如果你想了解自己在雌激素下的感受,激素治疗前几个月也很容易逆转
建议处于自我探索期的人尝试一两件小事,别光用脑子想,然后等着发生什么。脱毛,把胳膊、腿和胸刮干净;涂点指甲油;穿件女装;在网上建个小号,取个女性化的昵称,作为女性上网冲浪;告诉一两个好朋友你的想法,让他们私下换种称呼,看看感觉如何。就算想体验激素治疗前几个月也是比较可逆的
虽然这些步骤中有一些可能让你感到不知所措——嘿,你可能光是想想就会感到不知所措——但在这个过程中,你也可能会感到极度的喜悦。一些小小的“噢,噢,噢,我喜欢这个,这感觉真好!!”
某些尝试可能让你不知所措,光是想想就不知道怎么办,但也可能从中感到一瞬满溢的幸福。
是性别亢奋,它是你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标志。如果你跟随这些感觉,无论它们把引向何方,我保证它都会带来许许多多的幸福快乐。
这是性别亢奋,它指引着方向。随它前行,无论指向何方,一定是幸福快乐的方向
[^1]: 这句话出自经典电影《黑客帝国》,是墨菲斯向主角尼奥揭示母体 (The Matrix) 的真相前所说的话。
[^2]: 这类似于中文语境下常说的“恐跨即深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