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
mirror of https://github.com/GenderDysphoria/GenderDysphoria.fyi.git synced 2025-11-26 13:02:42 +00:00

Better Chinese-English mixed typesetting in Simplified Chinese translation (#181)

This commit is contained in:
着火的冰块nya
2025-11-02 08:59:32 +08:00
committed by GitHub
parent 3257e9727e
commit b38fadc216
25 changed files with 180 additions and 220 deletions

View File

@@ -16,10 +16,10 @@ lang: zh
---
{!{
<div class="cw"><p><strong>博主注</strong>:本章作者是 <a href="https://aninjusticemag.com/am-i-trans-a-roadmap-to-figuring-out-the-toughest-question-7bb0e809a32d"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Cassie LaBelle</a>,取得了转载授权。<a href="https://cassielabelle.medium.com/"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更多请查看她的Medium博客。</a></div>
<div class="cw"><p><strong>博主注</strong>:本章作者是 <a href="https://aninjusticemag.com/am-i-trans-a-roadmap-to-figuring-out-the-toughest-question-7bb0e809a32d"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Cassie LaBelle</a>,取得了转载授权。<a href="https://cassielabelle.medium.com/"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更多请查看她的 Medium 博客。</a></div>
}!}
*译注帮作者再强调一遍本章叙述的是北美基督教文化中一个跨女的典型情境。推荐批判性阅读。你也完全可以有不同想法很多非二元性别者不认为自己是跨性别很多性别表达不一致者跨装者等更不会这么想但ta们可能有类似于本章叙述的一些感受。并且就算感受完全一致每个人的经历和所处的文化环境不同很可能有不一样的身份认同。*
*译注:帮作者再强调一遍,本章叙述的是北美基督教文化中一个跨女的典型情境。推荐批判性阅读。你也完全可以有不同想法:很多非二元性别者不认为自己是跨性别,很多性别表达不一致者(跨装者等)更不会这么想,但 ta 们可能有类似于本章叙述的一些感受。并且就算感受完全一致,每个人的经历和所处的文化环境不同,很可能有不一样的身份认同。*
# 我是跨儿吗?
@@ -27,21 +27,21 @@ lang: zh
如果你当时问及我这个想法,我大概说不清“谁都没骗过去”到底指什么。在内心深处,我想这可能与性别有关,但我无法用语言表述出来但说不出来,只是一种被动地伪装自我的模糊感觉。
一旦我接受了自己跨性别女性的身份,逐渐出柜,我就很想让别人告诉我他们早看出来了:“真为你感到高兴,终于想明白了,这么明显的事我都知道好几年了。我认识的所有人都不把你当成男的。祝你活出自己。”
一旦我接受了自己跨性别女性的身份,逐渐出柜,我就很想让别人告诉我他们早看出来了:“真为你感到高兴,终于想明白了,这么明显的事我都知道好几年了。我认识的所有人都不把你当成男的。祝你活出自己。”
然而从来没有人对我说过这些话。我的出柜过程很成功大多数朋友都支持我但并不会像自己想的那样。我告诉别人自己是跨儿朋友家人就接受了不会觉得我过去20年都装成了男人。
然而,从来没有人对我说过这些话。我的出柜过程很成功,大多数朋友都支持我,但并不会像自己想的那样。我告诉别人自己是跨儿,朋友家人就接受了,不会觉得我过去 20 年都装成了男人。
---
我的好朋友莉莉发明了一个短语 “Egg Prime Directive”用来描述跨性别者之间一个心照不宣的守则如果新人还在探索性别社群前辈不会鉴定新人是不是跨儿。
我的好朋友莉莉发明了一个短语“Egg Prime Directive”用来描述跨性别者之间一个心照不宣的守则如果新人还在探索性别社群前辈不会鉴定新人是不是跨儿。
一说新人是跨,新人就会否认:内化恐跨的思维基础还在,就会激活防御机制。没直接变得恐跨,没变得恐惧自己的真实,心底的想法也很可能藏得更深。即便没有这样,也会为他们的潜意识留下拒绝其性别烦躁的空间,声称他们只是被操纵或欺骗了。
大家更喜欢对新人说自己的经历找到理解的共同点。“Egg Prime Directive”禁止外人指定他们的性别但允许帮助新人探索性别。“我不能告诉你母体是什么我只能带你见识它。”简单说就是不能直接说跨性别是怎么回事只能看看别人是怎么回事。
*译注:这句话出自经典电影《黑客帝国》,是墨菲斯向主角尼奥揭示母体 (The Matrix) 的真相前所说的话。*
*译注:这句话出自经典电影《黑客帝国》,是墨菲斯向主角尼奥揭示母体The Matrix的真相前所说的话。*
肯定有一些跨儿不遵循Egg Prime Directive但我没见过。这似乎是跨圈唯一达成一致的原则。即使我极度渴望外人的认可但现在也明白真正的接纳源于内心。唯一能告诉你你是不是跨性别者的人只有你自己。
肯定有一些跨儿不遵循 Egg Prime Directive但我没见过。这似乎是跨圈唯一达成一致的原则。即使我极度渴望外人的认可但现在也明白真正的接纳源于内心。唯一能告诉你你是不是跨性别者的人只有你自己。
问题在于,大多数未形成自我认同的跨儿都不相信自己内心的声音。外界对自己的认识和自我认知长期错位,自我认知就容易受他人影响。即便你知道他人对你的认识缺少了一角,他人的话语也会盖过内心的声音。
@@ -51,12 +51,12 @@ lang: zh
<div class="gutter flex flex-end">
<div class="card">
<div class="card-header"><strong>我们为什么需要 “Egg Prime Directive”</strong></div>
<div class="card-header"><strong>我们为什么需要“Egg Prime Directive”</strong></div>
<div class="card-body">
}!}
当一个人还没有开始自我怀疑时即便你百分之百确信ta是跨性别者直接告诉ta“你是跨性别者”也是不稳妥的。你可以告诉ta什么是性别烦躁展示ta的感受和你的感受之间的共通点但你就是*不能*直接对一个人说:“你是跨性别者”。
当一个人还没有开始自我怀疑时即便你百分之百确信ta是跨性别者直接告诉 ta“你是跨性别者”也是不稳妥的。你可以告诉 ta 什么是性别烦躁,展示 ta 的感受和你的感受之间的共通点,但你就是*不能*直接对一个人说:“你是跨性别者”。
为什么呢?因为大多数时候,他们根本不会相信你。
@@ -64,13 +64,13 @@ lang: zh
和没在怀疑自己性别的人说,“感觉你是跨儿”,只会激发自我防御机制:他们的潜意识会努力抗拒这种说法。坚持这么说不仅很可能会让他们迈向深柜,甚至还会使他们对你产生敌意。很多恐跨人士明显在与自己的性别作斗争,跨儿出于自保[有段恐跨经历](https://curvyandtrans.tumblr.com/post/661595258598113280/interview-with-an-ex-radfem)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i>译注:这类似于中文语境下常说的“恐跨即深柜”<i>
*译注:这类似于中文语境下常说的“恐跨即深柜”。*
即便对方接受了你的说法也容易怀疑真实性。相比于自己觉醒外人说的容易使人认为这种想法是被诱导的或者被人PUA着认为自己是跨儿。唯一稳妥的途径就是让他们自己认识到这一点。
即便对方接受了你的说法,也容易怀疑真实性。相比于自己觉醒,外人说的容易使人认为这种想法是被诱导的,或者被人 PUA 着认为自己是跨儿。唯一稳妥的途径就是让他们自己认识到这一点。
认识跨儿身份其实就是为了选择并实现自己的人生。断定别人是跨本质上和强制指派出生性别的做法没什么两样。如果你想帮他们搞清楚自己,那就去讲讲你的经历,谈谈你对性别烦躁的看法,把这份指南发给他们,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所经历的与顺性别者所经历的有何不同。
当然,要是有人直接问你,你是否认为对方是跨性别者…这时 “Egg Prime Directive” 就不再适用了。
当然,要是有人直接问你,你是否认为对方是跨性别者…这时“Egg Prime Directive”就不再适用了。
{!{
</div>
@@ -84,7 +84,7 @@ lang: zh
如果你在探索自己的性别——上网搜索“我是跨儿吗?”然后迅速把关上屏幕都算——那关于性别,你比大多数顺性别者一辈子想的都多了。
我问了好几个顺性别朋友有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的性别,结果九成都没想过。顺性别 *(男性,译者注)* 不会经常好奇自己成为一名女生会是什么样子。他们不会做一夜性转的白日梦。他们看身体互换电影(如《你的名字》)不会心跳加速。一些人可能想象过以另一种性别生活,但一般只是短暂的思维活动。
我问了好几个顺性别朋友有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的性别,结果九成都没想过。顺性别<i>(男性,译者注)</i>不会经常好奇自己成为一名女生会是什么样子。他们不会做一夜性转的白日梦。他们看身体互换电影(如《你的名字》)不会心跳加速。一些人可能想象过以另一种性别生活,但一般只是短暂的思维活动。
顺性别者可不会有多少心力思考这种事。如果你思考性别的时候感受到了一种奇怪的动力,那或许能说明什么。
@@ -116,7 +116,7 @@ lang: zh
在数学中,“零假设”是指通常被假定为真的前提,直到其被证明为假。这是一种默认规则,类似于法庭中的“无罪推定”。比如,如果你要判定某人犯有谋杀罪,仅凭间接证据是不够的。你通常需要强有力的物证、供述或其他明显的犯罪证据。
[Natalie Reed](https://freethoughtblogs.com/nataliereed/2012/04/17/the-null-hypothecis/)认为,顺性别状态是社会的“零假设”。人们以出生性别“零假设”我们,令我们提供自己是跨儿的铁证,否则就把我们当作顺性别。
[Natalie Reed](https://freethoughtblogs.com/nataliereed/2012/04/17/the-null-hypothecis/) 认为,顺性别状态是社会的“零假设”。人们以出生性别“零假设”我们,令我们提供自己是跨儿的铁证,否则就把我们当作顺性别。
从总体上讲,这不无道理,因为世界上的顺性别者可能比跨性别者要多。然而,正如我们之前讨论的那样,大多数人都满足于现有的性别身份/性别认同,不会有所困惑。如果你在探索自己的性别认同,可能就不是纯粹的顺性别者。
@@ -142,21 +142,21 @@ lang: zh
### 请考虑:你的跨性别历程可能和主流说法不同
*译注本节已做细微修改更换不符合中文语境的文化专有项如drag queen。*
*译注:本节已做细微修改,更换不符合中文语境的文化专有项,如 drag queen。*
主流文化认为只该讲述一种跨女的经历她很年轻小时候就明确了性别认同从小喜欢洋娃娃、过家家。她穿姐姐的衣服自己化妆。她天生长得就很女性化——面部柔和身高较矮身材苗条看着很中性即便青春期没吃糖成年了也很pass。她天天穿小裙子混女装圈。她喜欢男的可能援交过。
主流文化认为只该讲述一种跨女的经历:她很年轻,小时候就明确了性别认同,从小喜欢洋娃娃、过家家。她穿姐姐的衣服,自己化妆。她天生长得就很女性化——面部柔和,身高较矮,身材苗条,看着很中性,即便青春期没吃糖,成年了也很 pass。她天天穿小裙子混女装圈。她喜欢男的可能援交过。
这种说法很经典,很多人对某些方面也有同感。毕竟,这个故事被反复讲述也是不无道理的。
话虽如此我认识的绝大多数跨性别女性都与此完全不同。她们中的很多人有典型的男性童年伴着玩具车、玩具枪和电子游戏成长。很多人没穿过女装对CD和女装大佬文化一点不感冒。很多人身材高大肩膀宽阔体毛浓密。很多人压根不喜欢男的还有的是双/泛性恋。很多人到二、三十岁才真正开始探索自己的性别。很多人没有过跨儿的“迹象”。很多人一辈子都把自己当成男的。
话虽如此,我认识的绝大多数跨性别女性都与此完全不同。她们中的很多人有典型的男性童年,伴着玩具车、玩具枪和电子游戏成长。很多人没穿过女装,对 CD 和女装大佬文化一点不感冒。很多人身材高大,肩膀宽阔,体毛浓密。很多人压根不喜欢男的,还有的是双/泛性恋。很多人到二、三十岁才真正开始探索自己的性别。很多人没有过跨儿的“迹象”。很多人一辈子都把自己当成男的。
这种经历也很常见,却没人会讲述。我们这样的跨女近几年才开始讲述自己的经历。之前能听到的版本就只有上文那个异性恋天赋党,那个版本似乎是“真的”,而这个似乎是“假的”。
但像我们这样的女生其实是非常普遍的。[2003年的一篇文献](http://www.avitale.com/developmentalreview.htm)TW有过时用词显示了几十年的观察结果。研究人员发现跨女有三种类型。其中两种“一直清楚”自己的性别认同第三种则有典型的男性童年没有跨儿的常见迹象一般在长大后才明确性别认同。少部分人有女装行为多数人没有她们应对性别烦躁的方式更细微、内化。我读这篇文献的时候还处于自我探索阶段但感觉一下子找到了答案原来有很多跨女和我一样。
但像我们这样的女生其实是非常普遍的。[2003 年的一篇文献](http://www.avitale.com/developmentalreview.htm)TW有过时用词显示了几十年的观察结果。研究人员发现跨女有三种类型。其中两种“一直清楚”自己的性别认同第三种则有典型的男性童年没有跨儿的常见迹象一般在长大后才明确性别认同。少部分人有女装行为多数人没有她们应对性别烦躁的方式更细微、内化。我读这篇文献的时候还处于自我探索阶段但感觉一下子找到了答案原来有很多跨女和我一样。
我相信随着公共领域发声和资源增多越来越多的跨儿会认识到自我。30年前、20年前甚至10年前性别转变都很艰难大多数人都不认识一个公开出柜的跨儿。似乎进行性别转变的人都是不做就受不了的。
我相信随着公共领域发声和资源增多越来越多的跨儿会认识到自我。30 年前、20 年前甚至 10 年前,性别转变都很艰难,大多数人都不认识一个公开出柜的跨儿。似乎进行性别转变的人都是不做就受不了的。
在2021年的今天探索自己的性别更方便了更容易接触跨儿社群、激素治疗等资源了。早30年出生我可能根本不会进行性别转变晚30年出生可能十几岁时就开始了。如果你刚有了探索自我的空间和资源就不要纠结自己是不是从小就这么想了。
2021 年的今天,探索自己的性别更方便了,更容易接触跨儿社群、激素治疗等资源了。早 30 年出生,我可能根本不会进行性别转变;晚 30 年出生,可能十几岁时就开始了。如果你刚有了探索自我的空间和资源,就不要纠结自己是不是从小就这么想了。
### 请考虑:阻碍你自我接纳的因素与性别认同无关
@@ -176,7 +176,7 @@ lang: zh
我和执着于这些问题的跨女聊天时,总会尽力排除这些社会因素的影响。然后提这样的假设:
有一个按钮,能永久地改变性别,给你一个“异性”的身体,年龄相同、身体状况相同,相貌美丑也相当。如果按下了,所有人都会认为你本来就是女孩。伴侣、工作、家人...什么都不会失去。你会按下吗?
有一个按钮,能永久地改变性别,给你一个“异性”的身体,年龄相同、身体状况相同,相貌美丑也相当。如果按下了,所有人都会认为你本来就是女孩。伴侣、工作、家人……什么都不会失去。你会按下吗?
顺性别者想都不会想。但如果你心里想按下,只是害怕接纳自己的跨性别身份,那么你的症结可能在于你对性别转变的恐惧,而不是你的真实身份。
@@ -184,7 +184,7 @@ lang: zh
很多跨儿探索性别的旅程始于性幻想,我也如此。
伴侣之间互换性别的游戏性转漫画变身小说性转语C……都像性别觉醒前的我会喜欢的事。
伴侣之间互换性别的游戏;性转漫画;变身小说;性转语 C……都像性别觉醒前的我会喜欢的事。
仔细想想,这其实很有道理。性与性行为不会关系什么社会认同问题,能让人安心探索性别。你可能长时间把性与性别分开看:“我是男的,不过偶尔幻想变成女的,当然不会是跨!”
@@ -210,7 +210,7 @@ lang: zh
许多跨儿以某种方式进行性别转变,等有了一些体会,才得以更深入地探索自我。
ta们都确确实实是跨儿所以你不必有压力认为自己必须做什么。不要认为接纳自己需要迎合不切实的期待否则怎么轻松地探索自我呢。跨儿身份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自由让你摆脱关于性别“可以”和“不可以”的狭隘观点。
ta 们都确确实实是跨儿,所以你不必有压力,认为自己必须做什么。不要认为接纳自己需要迎合不切实的期待,否则怎么轻松地探索自我呢。跨儿身份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自由,让你摆脱关于性别“可以”和“不可以”的狭隘观点。
无论如何定义自己的性别,要努力拥抱自己的真实。这话听着俗套,但诚恳地面对内心并不容易。在性别与性别表达的世界中,去探索什么能带来幸福,什么不能。这段旅程的终点有无限可能,可能感觉自己的出生指派性别最好,可能偏向了非二元或流动性别,或者像我一样认同为女性。
@@ -226,7 +226,7 @@ ta们都确确实实是跨儿所以你不必有压力认为自己必须做
你对性别的困惑本身不是问题,你不必把自己的性别定义得多么精确,你不过是个人,有复杂需求、欲望、梦想、目标、恐惧、动机的人,矛盾、复杂、不合逻辑的人,有无数特质的人。
进行性别转变没有“应当”的计划没有必做事项。你可以保留名字也可以变更可以做性别肯定手术也可以什么都不做可以每天穿裙子也可以收着吃灰。一些跨女在自己买衣服的年纪就穿得像女的可我HRT了三个月才完整地穿了女装。没有什么明确规则即使有编订规则的人也入土几百年了。
进行性别转变没有“应当”的计划,没有必做事项。你可以保留名字,也可以变更;可以做性别肯定手术,也可以什么都不做;可以每天穿裙子,也可以收着吃灰。一些跨女在自己买衣服的年纪就穿得像女的,可我 HRT 了三个月才完整地穿了女装。没有什么明确规则,即使有,编订规则的人也入土几百年了。
你不必立刻决定什么。性别转变不是一步登天,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初期的尝试基本可逆,你感觉无益的尝试永远不必做。一步一个脚印,你会在不知不觉中跨过这道坎。